BBC 香港台灣「大碼」女性盼望打破「瘦才是美」唯一標凖 Beckt

「去年夏天,我到石澳海灘玩,在淋浴間梳洗的時候,有兩個女生經過,突然走到我我身後說『胸大容易得乳癌』,就笑著跑開了。我當時很詫異,也覺得憤怒。但我很快就收拾好心情,我不想讓她們的話毀了我的心情。」

這是這是今年26歲,來自香港的大尺碼模特Charli傾訴的心情。她告訴BBC中文記者,即便自己早已不在乎來自網上或路邊人身攻擊,但在香港,日常生活她還是得面對許多意外的惡意。

Charli的經歷不是孤例。今年上半年,香港出現了一家專門僱用「大碼」女性的模特兒經紀公司。該經紀公司與來自港台兩地,目前共40多位的大碼女性合作,希望「革新美麗定義」或校正社會將「瘦」等同「美麗」的觀念。

一些學者也在呼籲,「以瘦為美」不應是唯一審美標凖。女性無論胖瘦,都應該愛自己及尊敬不同身體。

特寫:「肉彈甜心」-台灣胖女組合的反擊

中國人不再「衣帶漸寬」 研究發現過半數成年人超重

大尺碼模特公司出現

該經紀公司負責人徐俊文告訴BBC稱,這些女孩與他們簽約之前,本身都各有才華及潛力,有人是音樂創作者,有人是插畫家或業餘演員等等。公司創業目標就是盼望聚集這些才華,讓她們更有信心去自我實現,不再因為身材問題,而掩沒自己的夢想。

徐俊文說,目前許多商業團體或公家機關,都慢慢有與他們接洽合作。他認為本地社會有逐漸開放的跡象,他希望不是只是因為這些女孩的身體而推廣他們,更重要的是她們的才華及個人特質。

同時,今年香港有電視台推出了「胖美人」選美節目,希望改變公眾對於大尺碼女性之歧視。

​​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蘇欽華向BBC中文表示,「以瘦為美」的潮流,其實與消費主義之關係千絲萬縷,大眾亦被馴化為只視纖瘦的身體是為美的唯一標凖。

起源1960年代的美國女性主義運動曾大力呼籲,女性無論胖瘦都能愛自己及尊敬不同身體。蘇欽華認為,推動「身體正向」(Body Positivity)亦即讚揚多元不同身體的概念很好。「一方面它迫使大眾多思考身體的可能性,讓不同體型與身體的人走進大眾目光。身體正向運動亦給予這些敢於擁抱不同身體的人,向企業提出這些女性的需要以及訴求之權力。」

Charli的故事:我放棄了減肥

不過,對許多大碼女性來說,生活中的歧視還是隨處可見。

「上個月吧,我有一天在地鐵上,有個身形很胖的中年男子,走過我身邊,突然對我說了一句:死肥!然後出車廂。」Charli向記者說,面對人身攻擊,自己能很快整理心情,但在香港,她還是發現社會對大碼女孩有所歧視,許多朋友都會跟她分享日常生活遇到的不快。

她也注意到,在香港的街頭及地鐵站內,琳琅滿目的「纖體」及減肥廣告佔據昂貴的廣告空間,這亦顯示出香港美容產業的蓬勃及需求旺盛。

Charli說,中學時候自己就關注輿論對於「胖女孩」的批評,譬如香港知名歌手鄭欣宜,因為深受輿論譏諷其身形之後開始減重。這一度讓她十分焦慮。

害怕被排擠及歧視的她也曾吃減肥藥。「我雖然瘦的很快,兩個月減了快20磅(約10公斤),但減肥藥讓我情緒變得容易生氣,沒有耐心,想睡覺但睡不著,想吃東西但吃不下。」

Charli之後覺得自己有憂鬱傾向,因此選擇放棄減肥:「我現在運動都是為了健康,而不是瘦。人生好短,我不想在乎別人的眼光活下去。」

2014年,鄭欣宜發表「複胖宣言」稱自己遺傳易胖體質,在娛樂圈下,因為身型忽胖忽瘦飽受調侃及過度注意,造成身心嚴重影響,她因此宣佈不再刻意減重。

Charli說,當時年幼的自己也開始慢慢明白,不該為這問題過度煩惱。

Becky的感悟:愛自己更重要

有相似經驗的還有來自台灣的Becky。

今年34歲的Becky是在台北生活的兼職模特兒及蛋糕甜點師。Beckt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公布自己超百公斤的體重,並同時明確謝絶一切邀請她參加運動減肥或瘦身課程的商業合作。

儘管這些邀約仍不時出現在她的電子郵箱裏。但Becky告訴記者,不管是網路霸凌或是瘦身美容及健身產業持續的邀約,她都能不在意。

Becky說,自己比較憂心的是還是有很多年輕女性,會常私下寫信,問她要怎麼樣才能瘦,如何方能像她一樣,不在乎外界眼光,可以活得開心等等。

「我常常收到年輕女孩寫信問我,要不要去做胃繞道或胃切除甚至抽脂手術。我個人不會強加自己的意見在別人身上。但我會跟她們聊一聊,討論手術有後是否會有後遺症,生活型態將徹底改變,抽脂後還要再做手術讓松掉的皮膚緊致等等。我告訴她們,如果手術後真的會讓她們比較開心,或更愛自己,那無人能阻擋她們的決定。」Becky說。

Becky向記者強調,自己也曾在小學課堂上,被老師當眾問何時減肥。自己的家人一開始,也一直憂心她的體重危及她的健康,希望她減肥。主流的醫學論述亦慣常將「胖」與「疾病」連結。Becky承認,體重能與健康問題有關,但並非絶對。她舉例稱家人都比她瘦很多,但全家去醫院健康檢查後,她是家人中健康指數最佳的一位,這來自心理質素以及她恆常的運動習慣。

「我的體重從來沒有負面影響到人際來往,包含戀愛以及婚姻。」她說。

Becky與Charli都盼望自己能夠協助到那些深受體型困擾的男男女女,「可以放開束縛,多愛自己一些。」

蘇欽華則強調,希望這種「身體正向的呼聲」可以落實到社會層面,「不會只是淪為社交媒體上的一個hashtag,或企業展現擁抱多元而消費的符號而已」。

資料來源:BBC NEWS 中文